顯示具有 網路佳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佳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

轉貼網路文章,出處未知.........

** 如果你的薪水是別人給你的 , 你就是可以被取代的 !! ~ 理財專家給薪水族的忠告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前多拉了幾個人走,以為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經我觀察的結果做了結論:完全沒有影響,缺人找人,頂多資深員工辛苦點,對公司來說,「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沒有一個員工是非留不可的,這似乎就是職場常態。

近 20年以來,我長時間在美台兩地以理財專家的立埸談理財,幫助客戶及社會大眾做好理財。

我常強調做好理財的目的是錢盡其用,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講究划算。
我覺得以這樣的現實觀點來看工作,和我倡議的『回到蠻荒』觀點倒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或沒有成果的事。蠻荒的動物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工作。

所以依現實的原則看工作,現代人工作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能賺錢,除此以外無他。

以下是探討這類觀點的專家所提供的一些工作原則,不妨做為參考:

  • 原則 1:工作真的只是一份工作
  • 不要期待工作與生活能兼顧,事實上也沒幾個人能將工作與生活成功的整合起來,工作並不是生活,我們工作是為了要過生活,或保有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想想看,你一天或一個禮拜能有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處,或和親朋好友去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就可以知道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是不可能的。
    工作只是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

  • 原則2 :不要害怕換工作
  •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可能賺更多錢,或做起來更愉快、更有滿足慼,何妨就換工作?
    而且,以這樣的原則換工作,收入當然會越換越多,跳槽可能也會變得稀鬆平常。只要每次工作時都全力以赴,有稱職的表現,對僱主和業界都能交代,應該隨時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機會。但站在生涯規劃的觀點,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份工作,而是下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尤其如果已經三十歲以上,更應該將目標放在提早規劃四十歲以後的人生,就會知道自己該做好什麼準備。

  • 原則 3: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 很多公司都聲稱他們有優渥的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計劃。可是不斷有事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在屆滿退休之前就失去工作了。所以爭取眼前的福利可能更實際,比較值得期待,例如包括健康醫療保障在內的團體保險、托嬰照顧、親職休假、績效獎金的分發,增加加班費或年終獎金等等。更值得思考的是 --- 這份工作你能做多久?或是說 --- 老闆會讓你做多久?然後呢?

  • 原則4:謀生本事不厭其多
  • 新世紀的工作與收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產業的興衰或輪替也會變得快速無比,在同一家企業內辛苦一輩子可能會以失業收場。所以橫向拓展各方面的技能,會比縱向的在企業的組織內向上攀爬追求位高權重還要實際。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一些聰明的技巧,對授予好聽的高階職位並不吝惜,可以讓你擁有耀眼的頭銜,但對薪資增加並沒有多大幫助。與其追求這種虛名,不如讓自己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可以多方面賺錢,隨時跳槽。充實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無可替代 ,或者在風險控管下,掌握機會自己創業 , 才是M型社會生存王道 !

  • 原則5 :做好份內工作就回家去
  • 再提醒你,工作只是工作,公司少了你一個人的工作,照樣可以運轉下去。踏實的學習你的工作所該具備的技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但不要奢望你可以憑一己之力多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或產能。不要因此耗掉你大量的私人時間,讓自己從盲目工作中抽離出來。記住,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然後回家去。說真的, 在老闆的眼中,你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 面對現實吧 !

  • 原則 6:遠離辦公室政治
  • 你工作的目的是為賺取合理的收入,而不是追求虛名與權位,所以不用在心思在辦公室政治上。當紅炸子雞可能因改朝換代而去職走路,被冰凍的失志衰老也可能鹹魚翻身。與其耗費時間介入這些無義的辦公室鬥爭,不如多花時間在自己的家庭。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規劃準備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現在人浮於事,有工作做好像變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可能過了這村就沒了這店,一堆人皮扒得很緊,深怕被炒魷魚,這就叫做過苦日子吧!!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進步 + ing

與你們分享!我很喜歡文中提到的這句:"每天去做一件自己雖不喜歡,但卻有意義的事"。可以在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跟想法中開拓出新的方向!

進步 + ing
人生,不一定要當「最好」, 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更好」 ;不一定要登峰造極,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保持在進步的狀態中。
曾經聽過有一位老太太,在她六十八歲的生日派對上如此許願著:「我 40歲學彈鋼琴 (現在她老人家已可以在教會中彈琴 ) , 50歲學英文 (她已可以用英文與外國人對話 ), 60歲學開車。現在我已經六十八歲了 ! 如果上帝讓我活到七十歲,我一定要開畫展。」多麼讓人佩服的態度,不是嗎 ?
人生,該是「進步 + ing 」(現在進行式 ),而不應是「進步 + ed 」( 過去式 ) 或「 be going to + 進步」(未來式) 該是把握現在,懂得不時地保持在上進狀態,絕不因時間或任何的關係而停止努力, 或是一再地告訴自己「反正明天再開始也不遲」。
想一想,如果一位六十八歲的老太太都可以如此上進,那您呢 ? 您是一個懂得讓自己不斷進步的人嗎 ?
在此提供您兩個小小的妙方:
● 每天去做一件自己雖不喜歡,但卻有意義的事 :
每天做十分鐘的運動,每天背十個英文單字,每天讀一小段最新的商業期刊,每天饒恕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這些事也許您不喜歡,但卻很有意義!不用太久,您的身體、知識、修養、專業能力 ......,必會有迅速驚人的進步。
● 常把目標給設定在比自己現有能力 --- 再多出 10%的地方:
做一件事時,除非事關重大,否則在此誠摯地建議,不妨試著把目標給設定在比自己現有能力再多出 10%的地方。
也許一開始會累一些,但久而久之,您的能力就會被多「練」出 10% ,習慣這樣的程度後,再把標準提高 10%,長期累積,您將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一個巨人 ! 
一個懂的不斷更新、上進的人,不但令人欽佩,也會在這蕭條的年代裡,較不易面臨被不景氣給淘汰的壓力。
您的人生,會是 「進步 + ing」嗎 ? 昨天的您、今天的您、明天的您,三者能連成一條向上攀升的曲線嗎?值得共勉之!
「斧頭雖小,但多劈幾次,就能將堅硬的樹木伐倒。」—莎士比亞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爸媽昨天的晚餐

原文連結 by褚士瑩


『你知道你的父母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

最近我在舊金山參加了一場朋友的聚餐,在場的都是以前高中或是大學的朋友,除了少數像我這種不務正業的傢伙之外,大部分不是成了投資基金的經理,精算師, 要不然就是大企業裡的財務分析專家,多少都跟數目驚人的錢脫離不了關係,自然而然錢也變成整場飯局的主要話題,舊金山灣區哪裡的房價漲了多少,外匯買賣, 股票投資,就在幾乎分不清楚這到底是朋友私人聚會,還是會計師年會的時候,在場有一個當醫生的朋友突然開口:
『你們知道你們的父母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

原本討論熱絡的餐桌,一下子靜了下來。

在場除了一對昨晚恰巧跟家人吃餐的夫婦外,將近二十個人包括我在內覺得自己幾乎什麼都懂的人,卻沒有人敢說自己知道答案。

原本我們以為這個到現在還單身跟父母同住的醫生朋友,要責備我們不夠孝順之類的,可是他說的卻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每次大家講資產,都說股票現金房子車子,但是像我們這種服務業的人,都知道「人」才是真正最重要的資產,美容院最貴重的不是剪刀或吹風機,而是好的設計 師,醫院也是一樣,MRI核磁共振攝影機器無論多先進,都比不上一個明星醫師的號召力,但是爲什麼我們每次講到個人資產的時候,卻都忘了自己,忘了家人, 才是最珍貴的活資產呢?』

我們從小開始,父母就努力在我們身上,爲著子女的未來投資,長大以後,也努力學習各種專業,取得證照資格,旅行,遊學留學,學習語言,儀表穿著,舉止談 吐,藉由自我投資尋找自己,甚至攻讀高等學位,爲的就不就是希望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加分嗎? 爲什麼花了那麼多的心力投資自己,最後卻只記得計算金錢房子?

我那也當醫生的哥哥,常常疑惑不解,爲什麼很多為人子女的,平常總是忽略年邁的父母輕微的病症,疏於關心,多拖到不能再拖了,很嚴重的時候,才千方百計拜 託醫生無論如何不計代價救救他們的父母? 所以他時常一有機會就告訴病人,要把平時照顧父母當作人生最合算的投資來看待,因為只要平時照顧得越好,當子女的未來就越輕鬆。

把父母當成『活資產』來看,乍聽之下雖然有點殘酷,但是仔細想想卻有道理極了。

於是聚會中的大伙,經過了這一番令人深省的討論後紛紛靜下來,各自拿起手機,當場撥電話給自己的父母親,問他們吃飯了沒有,吃了什麼,今天過得好不好。

我知道對大部分忙碌而自私的現代人來說,知道爸媽昨晚吃了什麼,雖然是很小的第一步,卻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父母從小投資在子女身上,從來沒有像我們計較定 期存款的利率那樣斤斤計較,無論多麼不合算的鋼琴課、繪畫課,除非我們不願意,否則也都無怨無悔的滋養著孩子們老實說幾乎沒什麼才能可言的低能藝術天份, 如果哪一天也為人父母,就會知道天下大概沒有比送孩子去上才藝班更不合算的投資了吧?

如今我們長大了,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不管多麼忙,每天能隨手打一通電話,問一下他們晚餐吃了什麼,每天不就多了一分鐘的親子話題嗎? 知道他們吃什麼,就更知道一點父母這一天過得如何,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不是嗎? 知道子女關心自己的父母,每天也會更開心,過得更快樂一點,投資理財的同時,別忘了投資自己,也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最愛你的家人。